理事候選人簡介
帥志剛
男,清華大學化學系,教授,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。
196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鉛山縣,籍貫江西省臨川縣
1979-1983:中山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(yè)本科,獲學士學位
1983-1986:暨南大學物理系(1985年1月起隨導師黃念寧調(diào)動去武漢大學),固體物理專業(yè),獲碩士學位
1986-1989:復旦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(yè)獲博士學位,導師:孫鑫
1990-2001:比利時蒙斯大學新材料化學實驗室,博士后,研究助理
2001-2008: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,百人計劃,研究員
2008 – 今:清華大學化學系,教授
從事理論計算化學研究和光電功能材料理論計算模擬工作。主要研究成果有:(1)發(fā)展了計算復雜分子體系激發(fā)態(tài)結(jié)構(gòu)的密度矩陣重正化群及其含時形式理論方法和激發(fā)態(tài)動態(tài)馳豫的熱振動關聯(lián)函數(shù)理論,在有機發(fā)光材料的發(fā)光效率及光譜、聚集誘導發(fā)光、有機室溫磷光等領域得到較廣泛的應用;從理論上預言了共軛聚合物電致發(fā)光內(nèi)量子效率超過25%自旋統(tǒng)計極限的可能性;(2) 提出了有機半導體中載流子輸運的核隧穿模型及其負同位素效應,并針對二維材料發(fā)展了基于電-聲子作用的載流子遷移率的計算方法,在低維納米材料和鈣鈦礦體系得到較廣泛的應用;(3)所開發(fā)的分子材料性能計算軟件MOMAP得到了商業(yè)化應用。共發(fā)表SCI論文360余篇,得到14000余次引用。獲2012年中國化學會-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科學獎和2018年法國化學會法-中獎。擔任第15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主席(2015年,北京)。2008年當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(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Quantum Molecular Science)院士并于2018年從4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為副院長,2009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,201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(Academia Europaea)外籍院士,2013年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,2017年當選為世界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(xié)會(WATOC)理事,2020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會士。擔任《化學學報》副主編、J Mater Chem A副主編,以及《國家科學評論》、J Phys Chem、Chem Phys Lett、Chem Phys Chem、Theor Chem Acc、WIRES Comput Mol Sci等14家國內(nèi)外期刊的編委或顧問編委。
參加中國化學會事務情況:1. 擔任中國化學會第27、28、29屆理事會理事、副秘書長,負責國際事務。與德、美、日、英的國家化學會一道聯(lián)合組織了7次“化學科學科學與社會高峰論壇(Chemical Sciences and Society Summits, CS3)”(包括在中國主辦兩次),共同組織編輯7本白皮書,并參加全球新聞發(fā)布會,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。 2. 應邀在巴黎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舉行的2011年國際化學年啟動大會上做大會報告,題目:化學推動人類文明進步--中國的實例,并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山西、浙江等多地宣講。擔任2019年國際周期表年管理委員會(Managing Committee)委員,并參與組織2019年1月29日在巴黎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國際周期表年啟動儀式。 3. 2015-2018年,出任中國化學會理論化學委員會主任,每年召開一次全體委員會,創(chuàng)建了“中國化學會理論化學優(yōu)秀博士論文獎”。擔任有機固體專業(yè)委員會和物理有機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。 4. 2010-2017,擔任IUPAC化學教育委員會國家代表;2018-2019,出任IUPAC物理化學委員會協(xié)聯(lián)成員。作為中國化學會代表團成員或副團長,參加了2007年以來的歷屆IUPAC理事會。 5. 自2008年天津年會以來,作為學會副秘書長組織了歷屆化學會年會期間的外事接待活動。協(xié)助組織了若干次中國化學會組團出訪歐、美等地。
理事候選人/代表登錄
請輸入姓名和會員證號后6位
相關下載
聯(lián)系我們
王以菲:
電話:010-82449177-811;
E-mail:wangyifei@iccas.ac.cn
王亞茹:
電話:010-82449177-886;
E-mail:wangyr@iccas.ac.cn